井冈山市红色教育培训协会 | 会长单位

教学资源

Resources

联系我们 CONTACT

地 址:井冈山市茨坪红军北路8号
电 话:0796-6691111
邮 箱:jgsred@yeah.net
网 址:www.jgsred.cn
联系人:吴主任:18079690001     童主任:18079696661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现场教学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旧址和纪念馆

 2009-03-15 00:00:00 阅读: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于1955年8月开始筹建,1956年1月1日竣工并对外开放。初称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1964年建新馆,改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1984年8月31日,邓小平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题写了馆名。该馆坐北朝南,高24米,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3245平方米,陈列面积2400平方米。
  纪念馆陈列内容分六个部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1921年至1930年安源工人运动的历史,反映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优秀代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陈潭秋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安源工人运动具体实践相结合,建立党、团、工会组织,领导工人罢工,开展农民运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参加武装斗争,参与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过程。8个展室共分6个单元:(一)苦难和早期斗争;(二)组织超来;(三)路矿工人大罢工;(四)二七惨案后的坚持和发展;(五)工农联合,支援北伐;(六)秋收起义、武装割据。除了文字图片和实物,还有《矿工苦》、《毛泽东去安源》、《大罢工》、《工农联盟》、《奔向井冈山》等大型雕塑。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牛角坡52号

  1921年冬,毛泽东偕李立三等来安源考察,提议将路矿工人组成一个团体,叫做“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1922年3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筹备委员会成立,先后召开了三次筹备委员会会议,选举李立三为筹委会主任,朱少连为副主任,组成俱乐部的领导机构——干事委员会,还设立了文书股、宣传股、游艺股、会计股、工人监察队等办事机构,部员也发展到300多人。4月,毛泽东在长沙召开湖南党组织会议,听取了李立三的工作报告,认为安源成立工人俱乐部的条件已经成熟,决定由李立三主持尽快成立。
  5月1日,300多名俱乐部部员在牛角坡52号隆重集会,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并向社会各界宣告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通过了《俱乐部总章》和《部员公约》。
  1922年9月,工人俱乐部组织工人举行了大罢工。罢工指挥部就设在俱乐部内。李立三任罢工总指挥,住秘密处策应。刘少奇任俱乐部全权代表,常驻俱乐部应付一切。由于有刘少奇、李立三等同志的卓越指挥,再加上工人的齐心奋斗,大罢工取得圆满胜利。俱乐部迅速发展壮大,部员很快发展到13000多人。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为五栋四间砖木结构平房,面积266平方米,最初是“湖北同乡会”会址,后由俱乐部购买。1922年底俱乐部搬迁后,这里改为工人补习学校第二校校址。解放后,这一旧址基本保持原貌。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半边街广场
  1922年5月1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部址设在牛角坡52号。1922年9月安源工人大罢工胜利后,俱乐部组织迅速发展,部员发展到13000多人,并建立了紫家冲、湘东、株洲、醴陵四个分部。随着组织的壮大,俱乐部各种机构也逐步得到健全和完善,原有的办公地点已不适合俱乐部组织的发展,于是工人们自愿捐款,建筑新的办公楼和活动场所,并推选21人组成建筑委员会,负责俱乐部的建筑事务,朱少连担任建筑委员会委员长。
  1923年4月,俱乐部搬迁到半边街广场。这个旧址总面积1266平方米,分为前后两栋。前栋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有14间,最初是矿局职员合股经营的“协兴”洋货店,不久由俱乐部租用,后来买下来,作办公场所。在洋货店后面一栋四层轿顶式楼房,工人称之为“讲演厅”。工人们经常在这里集会,举行游艺、讲演等活动。刘少奇、黄静源、肖劲光等人都在此讲演或演文明戏。1923年4月,刘少奇与何宝珍的文明婚礼,也是在俱乐部讲演厅内举行的。
  这座讲演厅是2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自己集资,自己设计建筑的最早、最大、最有特色的工会大厦,也是安源曾被誉为中国的“小莫斯科”的象征和标志。
  秋收起义安源军事会议旧址 

  秋收起义安源军事会议旧址地处安源镇东面的张家湾,坐东朝西,左右两栋相连结,左边为砖木结构的四栋三间二层楼房,右边是七间平房,前面一个大草坪,共占地面积1717平方米。
  1927年9月初,农历中秋节前夕,毛泽东受党中央的委派,在这里主持召开了起义地区党的负责人和军事负责人参加的部署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并由安源市委派矿警队内的党员和团员对会议严加警卫。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潘心源(中共浏阳县委书记、浏阳农军负责人)、蔡以忱(中共安源市委书记)、宁迪卿(中共安源市委委员)、王新亚(赣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安福农军负责人)、杨骏(中共安源市委宣传部长)等。
  安源军事会议不仅是秋收起义的一次军事会议,而且是前敌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和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国工人运动同农民运动、武装斗争三者开始紧密结合的标志,它确定组建的工农革命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前身。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旧址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是1922年7月创办的,工人俱乐部主任李立三兼总经理。1923年2月7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租用位于老后街中段那栋砖木结构的“刘协记”南货店,作为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社址正式营业。除老后街外,消费合作社还在安源新街设立分社。
  正式开业后的消费合作社由易礼容任总经理,朱少连任副总经理。1923年3月,易礼容离开安源后,由毛泽民任代理总经理。合作社设立兑换、粮食、服物、器用四个股,分别经营兑换银钱和贩卖日常生活物品业务。毛泽民任总经理期间主持制定了《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办事公约》,共计17条,完善了合作社的各项规章制度。
  合作社的经费首先是由工人们集资和俱乐部拨款,后来从部员中招股,并印发股票、铜元票和纸币,共筹得资金1.8万余元。消费合作社印发的股票、铜元票是中共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和对股份制最初的尝试。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是全国第一个和当时仅有的一个工人消费合作社,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个经济组织。它的创办和发展,对于改善工人的经济生活,团结工人,坚持斗争,训练工人管理经济的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事业创造了最初的经验。
 安源煤矿井口——总平巷

  安源煤矿开办于1898年,是当时我国江南最大的煤矿。煤炭最高年产量达一百多万吨,仅次于抚顺和开滦煤矿居全国第三位,工人最多的时候有13000多人。
  安源煤矿井口——总平巷,位于萍乡城东面六公里处的安源镇境内,坐南朝北,呈牌坊形。总平巷是工人上下班以及煤炭输出的总巷道。总平巷内分东平巷、西平巷。因地面平坦,所以称为总平巷。总平巷是用红砖砌成的,井口上方塑有铁锤岩尖图案和“总平巷”三个醒目大字,岩尖代表采煤工人,铁锤代表机械工人。井口两侧设有岗亭,用于矿警和工头监视工人。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开拓者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多次到总平巷下矿井考察。1921年秋,毛泽东第一次来安源考察。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总平巷下到井下工作面,和工人促膝交谈,了解工人的苦难生活,用工人亲身经历的事实向工人进行马列主义教育。教育工人只要团结起来,就什么都不怕了。
  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从这里开始。井下工人在接到罢工信号后,手握岩尖、斧头,高呼罢工口号,像潮水一样涌出井口。工人监察队在井口上方竖起了“罢工”大旗,用煤桶堵塞井口,日夜严加把守,不准任何人下井,直至取得罢工胜利。
  决定工人大罢工的安源党组织会议旧址
  1922年9月7日,毛泽东来到安源,全面地考察了实际情况,客观地估量了阶级力量对比以后,认为组织罢工斗争的条件正在逐渐成熟,并对罢工斗争的策略作了深入思考。当晚便主持召开了决定工人大罢工的安源党组织会议。
  会议选择在共产党员、株萍铁路工人周镜泉家里召开,因为这栋房子处牛形岭的半山腰,当时这个地方较偏僻,只有一条小路通向这里,房屋四周有高大的树木遮隐。选择这里开会是很隐蔽安全的。
  俱乐部主任、党支部书记李立三因出席长沙泥木工会成立大会,当时不在安源,于是毛泽东直接主持召开了党支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朱少连、蒋先云、蔡增准、李涤生、周镜泉、朱锦堂等十余人。经过讨论,会议决定,立即着手组织路矿两局全体工人罢工。毛泽东指示安源党组织,在罢工斗争中要依靠工人群众的坚固团结和顽强斗争,党支部要有勇有谋地领导工人坚持斗争,夺取胜利,并从安源路矿的具体情况出发,提出“哀而动人”的罢工策略。会议之后,党支部依据“哀而动人”的罢工策略,提出了“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基本战斗口号,从而保证了安源大罢工的顺利实现。
  毛泽东1921年秋来安源住处——八方井四十四号
  1921年10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回到湖南的毛泽东,为了贯彻党的一大决议,于同年秋天来到安源开辟工人运动。
  毛泽东当时的公开身份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一师附小主事(相当于校长)。他利用这个公开身份,以走亲访友、参观访问、推广平民教育的名义,来安源考察,住在八方井四十四号。这栋房子是萍乡煤矿建矿初期由矿局建造的,是萍矿总平巷甲段段长毛紫云的住房。毛紫云是湖南湘潭人,曾和毛泽东的父亲一起在长沙做过生意。毛泽东就是利用这个同乡的关系住在这里。中间是堂屋,左边一间便是毛泽东的卧室。毛紫云还找来家中挑水的工人张竹林做向导,陪毛泽东四处走走。
  毛泽东在安源考察期间,深入矿井、锅炉房、餐宿处等工作处,广泛接触工人,从谈家常入手,了解工人的疾苦和安源的阶级状况,启发工人觉悟。
  毛泽东、李立三1921年冬来安源住处——老后街刘和盛饭店 

  刘和盛饭店位于安源老后街中段,老后街是安源比较繁华的地段,这一带有好几家大饭店,唯有这家饭店设备简陋,价格便宜,一些工人、农民常在此食宿。毛泽东、李立三为了方便与群众接触,就选择这家小饭店住下了。
  随同来的还有张理全和宋友生。张理全是湖南劳工会评议干事,宋友生是长沙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教员。他俩曾在长沙甲种工业学校任教,有些学生在安源当机械工人。毛泽东带他们两人来的目的就是想利用这种师生关系和工人广泛接触,发动和组织工人。
  在交谈中,毛泽东号召工人团结起来,与资本家进行斗争。为了说明团结的重要性,毛泽东顺手拿起饭桌上的筷子说:一根筷子一折就断,一把筷子就不容易折断;一个人的力量算不得什么,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工人们听后,纷纷要求组织起来。毛泽东向工人讲述了组织起来的具体办法,提议要以解除工人所受压迫与痛苦为宗旨,将路矿两局全体工人组成一个团体,并给这个团体取名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
  安源路矿工人第一所夜校旧址

  安源路矿工人第—所夜校旧址位于安源镇老后街五福斋巷内,是一座二层四栋三间砖木结构的楼房,楼房上下对称,四周均为宽1.3米的走廊,原本是距安源4千米的丹江大地主王守愚(萍矿顾问)家的。
  1921年冬,毛泽东偕李立三等来安源开展工人运动,为了取得合法地位和公开活动的条件,以便广泛接触工人群众,决定从办平民教育入手,来发动和组织工人,在老后街五福巷租用了这栋房子的楼上三间做校舍,办起了平民小学,免费招收工人子弟入学,李立三担任教员,住在二楼。自办了平民小学后,李立三经常以访问学生家长名义广泛接触工人,在这个基础上,于1922年创办了第一所路矿工人补习学校。白天小学生上课,晚上工人上课,所以补习学校也被称为夜校。
  补习学校最初有学员60余人。路局工人比较多,按文化程度分为高低两班。工人每晚凭听讲证进课堂上课,结业后还发给毕业证书。夜校的教材首先采用粤汉铁路工人学校的讲义,以后由教员自己编印。为了防止敌人的破坏,夜校还发给工人两套课文:一套是普通的识字课本,另一套是宣传革命道理的《工人读本》。
  夜校教科书介绍了自然科学、生活常识、阶级斗争等各方面知识,课本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有的还配有插图,再加上李立三绘声绘色的解说,工人深受教育和启发。
  夜校的经费首先是由长沙、上海方面热心工人教育事业的人募集而来。工人俱乐部成立后,经费由俱乐部拨给。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后,工人夜校由一所发展到七所,学员一千余人,同时还设立了补习部、子弟部、妇女职业部以及阅报室、图书馆,各工作处还设立了读书处,并备有《工人周刊》、《劳动周刊》、《大公报》等报刊,供工人业余时间自由阅览。
  工人夜校的开办,提高了工人的文化知识和阶级觉悟,为培养工人运动干部,建立和发展党、团、俱乐部组织创造了条件。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谈判处旧址——公务总汇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谈判处,位于安源煤矿矿区内,坐西朝东,是二层砖木结构的欧式楼房。前后都有2米宽的走廊,大门正中有一楼梯上下,屋后两旁各设一旋转楼梯,门前两排尖顶铁栅栏,给人以戒备森严之感。整栋楼房建筑面积为2258平方米,于1906年建造,为矿局办公大楼,矿长、高级职员和德国矿师等工程技术人员都在此办公,通称公务总汇。
  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始后,路矿当局为镇压工人运动,勾结军阀,派出军队,在各个重要部门都安置机关枪进行威吓,并宣布安源为特别戒严区,戒严司令部就设在这座楼房内,赣军旅长李鸿程为戒严司令。
  罢工实行后,路矿当局毫无诚意,拒不接受工人提出的复工条件,反而想尽种种诡计破坏工人的罢工。甚至商定了对付罢工的新招数——武力胁迫俱乐部领导人下令复工。9月16日,他们约工人代表刘少奇到矿局总工事房商量解决的办法。刘少奇情知有诈,仍无所畏惧地孤身赴会。
  这时,戒严司令部已被闻讯赶来的数千名工人围得水泄不通,喧声如雷。刘少奇去后声言“不从磋商条件入手,无解决之希望”。刘少奇针锋相对的斗争和数千名工人围楼助威,打击了路矿当局的嚣张气焰。刘少奇在数千名工人簇拥和护卫下安全回到俱乐部机关。
  面对工人们的坚强团结、英勇斗争和刘少奇的大智大勇、坚定沉着,戒严司令和路矿当局不得不答应工人们提出的正义要求。9月17日晚,路矿当局与工人俱乐部签订了草约。9月18日,工人俱乐部代表李立三、萍乡煤矿局代表舒季俊、株萍铁路局代表李义藩在路局机务处签订了正式十三条协议。工人俱乐部发表了《上工宣言》,宣布复工。当晚,铁路工人复工,次日凌晨,煤矿工人复工。至此,罢工胜利结束。
  秋收起义部队第二团出发地旧址——张公祠
  1907年,萍乡煤矿为纪念第一任总办(矿长)张赞宸,建筑了这栋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称之为“张公祠”。
  1927年9月初,毛泽东来到安源,在张家湾召开了部署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决定将驻安源、修水、铜鼓的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其中第二团主要由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醴陵、安福、莲花、衡山等地的农民自卫军组成,人数约2000人。9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9月11日凌晨,工农革命军第二团从这里出发,进攻萍乡县城。安源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工农群众踊跃参加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