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CONTACT
2017-09-04 00:00:00 阅读:
蓝天衬碧山,暑热随风散。
虽然还处在暑季,但在叠绿积翠的江西井冈山,处处清凉。
8月23日,井冈山深处的茅坪乡神山村,青山叠叠,溪水潺潺,一幢幢干净整洁的客家小楼,散布在翠微深处;大水车在溪水的带动下,缓缓旋转。阳光清亮,微风轻荡,空气中满溢黄桃的果香。
上午9点多,神山村村支书黄承忠,在村委会的二层小楼前,和记者讲起一年多来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喜形于色。
他告诉说,神山村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乡志记载,四周群山环绕,状若城垣,原是取名城山,后因客家话中,“城”和“神”,读音相近,便演化为神山。另一种说法,是神山村常年云雾袅绕,恍若仙境,居住在这里的村民,觉得比较神圣和神奇,所以,称作神山村。
“但我最近在琢磨,”黄承忠说:“神山的名字,其实是预兆这件神奇事。”
他说的神奇事,当然是指,2016年2月2日,农历小年当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望神山村的乡亲们。
“真是神奇,总书记来过后,只短短的一年多时间,这里就发生了巨变。”
神山村共有54户231人,16年以前,村里的贫困户占总户数近一半。全村耕地面积198亩,人均耕地1亩都不到,山林面积4950亩,其中90%为毛竹林。因为四围都是峻岭高山,对外交通,只有一条伴着悬崖峭壁的小路,货车进不来,山货出不去。村里年轻人,不愿留在家乡,许多人都外出打工了。
自从去年2月2日,习总书记来了以后,短短一年时间,神山村发生了巨变。
黄承忠扳着指头,一一细数:
山区变景区:37栋危房砌体加固,黄泥外墙刷上了亮眼的白墙粉,一栋栋灰头土脸的客家房,旧貌换了新颜。就地取材,竹子编就了一道道别具特色的篱笆墙和竹护栏,成了点缀在山村里的一道靓丽风景。去年6月开始,连接外部的水泥小道,全部扩宽到4.5米,还增加了30多处会车点。村里有了红色书屋、停车场、排水设施、旅游公厕,还有农家乐餐馆。现在,全村已发展农家乐15户,村里的风景变得更美了,来的游客更多了。
贫困变富裕:2015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3000元;2016年底,统计了一下,达到了人均年收入1.2万元,一年中增长了4倍。“相信今年村民的收入会更高,游客来得更多了么。”这位村支书信心满满。
外出打工变回家创业:原来村里有130名左右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现在有40多人回来自己当老板。曾经的闭塞山村,变成了今日的创业乐园。
“这一切巨变,都因为习总书记的到来。”黄承忠满含深情地告诉记者。
事实上,神山村的每一位村民,心里贮满对总书记的感情。许多人家,将总书记来村里的照片,放大成大幅画像,贴上屋外墙,挂进居室里。习总书记曾在神山村19号的左香云家院子中,打过糍粑,现在左家开起了“神山客家餐馆”。左香云把总书记打糍粑的照片,制作成宣传栏,并运来一块2米多高的巨石,铭刻红色的字:“2016年2月2日,习总书记在这打糍粑。”巨石前,摆放着当时用过的石臼和木杵。他家的另一面墙上,贴着“习总书记来过我家“的大幅招贴。
在神山村的最高处,住着贫困户张成德和彭夏英夫妇。当时,习总书记在这户人家坐了35分钟,一间一间屋子察看,还坐下来同夫妇俩算收入支出账,问家里种了什么、养了什么,吃穿住行还有什么困难和需求。看着墙上帖着两份政府帮他家改造危房的设计方案稿,询问更喜欢哪套方案,还品尝了女主人端上的热气腾腾的米果。当彭夏英高兴地对总书记说“您给全国人民当家当得好啊,老百姓感到很幸福”时,引出了习总书记的那句著名的回答:“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包括我在内,所有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现在,这户人家开起了“成德农家宴”饭店,在门口,贴了这样一幅对联:“翻身不忘共产党,脱贫全靠习主席。” 由于注重菜品质量,热情诚信,第一年就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年收入超过10万元。在经营饭店的同时,能干的女主人还开起了神山特产小卖部,卖散养的土鸡和黑豚鼠。不仅向游客出售自家制作的果脯、米果子、茶叶、笋干、腊肉、养生醋姜等,两口子还重新拾起放下多年的手艺编竹篮、制竹筷,并从山上挖野生兰花、映山红等,做成盆景出售。张成德送记者离开时,走到路口,指着不远处山坳里的一幢新楼房,说是花了30万元建起的客房,今后准备做农家乐住宿。问,这30万元是借来的吗?他自豪地说:是自家一年多时间里积攒出来的。
井冈山人通过旅游扶贫带动,促使更多如神山村一样的乡村,基础设施更全、环境更好、景色更美。他们围绕“红色引领,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紧盯“红色最红、绿色最绿、生态最好”的目标,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发展绿色经济上,争当排头兵。
所谓“红色最红”,记者看到,井冈山是一座与中国现代史息息相关的政治名山,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珍藏着特殊的红色记忆,这是全国红色旅游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景区,有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居遗址达100多处,是一座不设围墙的博物馆和“红色课堂”,是全国广大共产党员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说到“绿色最绿”,地处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可谓当之无愧。这里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植被丰富的生态名山。境内拥有全球同纬度迄今保存最完整的7000公顷次原始林,以及一片被联合国环境组织誉为全世界仅有的常绿阔叶林。
至于“生态最好”,更让井冈山人感到骄傲。负氧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有益人体健康,但一般城市的空气中,普遍的含量是每立方厘米200到800个。井冈山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6%以上,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含负氧离子数超过80000个,是普通城市的数百倍,最高的地方达16万个。在井冈山,很容易领略到“东边日出西边雨”气象的瞬息变化,几分钟前还是艳阳高照,忽然间就阴云密布,随之倾盆大雨,但没多久,又晴空万里,空气清凉入肺。这里既有气势磅礴的云海,奇妙独特的飞瀑,瑰丽璀璨的日出,更有蜚声中外的十里杜鹃长廊,以及被印上百元人民币背景图案的“财富山”五指峰。
23日下午,在茨坪井冈山管理局四楼,分管旅游工作的副局长张继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张继春说,近年来,井冈山着力打造旅游产品,完善景区设施,强化宣传营销,红色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发展成效显著。井冈山景区在江西省重点景区(点)游客满意度第三方调查中,连续六年位列全省第一,是游客的安全感最多的景区之一,先后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江西旅游强县、江西省旅游发展十佳县(市、区)、江西省最美旅游名片等殊荣,并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在今年8月刚刚启动的,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网与《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主办、百代旅行承办的“2017中国全域旅游魅力指数排行榜”评选活动中,井冈山入围评选名单。
为了让红色更红,多年来,井冈山充分利用深厚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依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干部学院、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及全国、全省各级机关在井冈山设立的培训基地,创造性地推出了红色培训“井冈”模式,深受游客青睐,每年上山参训人数高速递增,红色培训领跑全国,今年上半年,红色培训经济大幅增长,红色培训班次、培训学员数在去年增长50%的基础上,又同比分别增长38%、36%。
在绿色更绿和生态更好方面,井冈山不断加强杜鹃山景区、龙潭、水口等绿色景区的开发升级。建设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八角楼园区等一批农业观光项目。加快实施了井冈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直升机低空飞行、中信梨坪国际会展中心、仙口热水洲生态休闲旅游等项目,努力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充分释放井冈山旅游发展潜力。同时,大力实施“茨坪+”行动计划,推进了以茨坪为中心,梨坪、罗浮、拿山厦坪、黄坳、龙市、茅坪等6个区域为辐射的“1+6”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努力使井冈山旅游,从“一处美”到“处处美”。
听到华东旅游报为了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联合江西省旅游协会,策划了“践行‘两山理论’,实现生态富民”的系列报道活动后,张继春表示十分赞赏,他说,井冈山人的成功实践,就是对习总书记“两山理论”的最好证明。